说起种粮经历,今年51岁王明胜说他2009年就种地40亩,那个时候粮食收益低,村民大多外出务工经商,有很多撂荒现象,王明胜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,就根据田地的优劣,按照300--500每亩承包过来,开始了小麦--玉米两季种植模式,因为部分田地位置偏远,浇地困难,只能看天吃饭,收益好一年坏一年。
后来,王明胜自己出资3万余元,对村内浇地泵房更换了水管、电机等设备,并专门淘来一台二手变压器,成立沾化区明胜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,与合作社成员一起修复已经破旧的沟渠,全村3000余亩耕地逐步成了旱能浇涝能排的良田。
因为流转费付款及时,随着时间的推移,外出务工经商的村民大多把土地流转给王明胜种植,这样到2020年,王明胜已经流转土地已达860亩,成为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。
因为地多,王明胜目前常年雇着村里四名群众,他们平均每年获得5万余元的报酬。今年已经66岁的张云岭,有着不错的开铲车技术,目前自己还有几亩粮田,孩子们都在外买房上班了。张云岭说自己这么大岁数了,外出务工很难找到活,这几年跟着王明胜管理田地,真正也就干半年的活,收入这几万块钱很满足。59岁的张志彬也与张云岭类似,外出务工岁数偏大,因为也算村中比较好的种田好手,跟着王明胜干了好几年了。
而同为54岁的王荣昌、胡月兰两口子,原来开着六轮车帮着刷墙体广告,每年也能收入五六万块,但随着新农村建设,在村头那种乱涂乱画广告被禁止了,四五年前两口子回到家中盘算去哪里打工时,王明胜说你们跟着我干吧,绝对比你们以前出去画广告收益高。于是两口子帮着王明胜打理田地,每年每人收入5万块钱,而他们家的5亩粮田,王明胜也给他们免费收、种、上化肥,和他家的几百亩粮田同样管理。
除去这四人以外,在灌溉和农忙时期,王明胜也要雇很多村内群众,无形中也增加了一部分村中闲置劳动力的收入。在对待村民上,王明胜把给他们的报酬,都比其他种粮大户高一些,但对粮田管理上,确实很能精打细算。
因为自家有860亩粮田能形成规模效应,在当地,浇地人工成本非常高,在一般村,因为地块高低不平和漏冒,浇1亩地差不多需要60元每亩,而且需要浇好多天,而他家这860亩土地,浇一遍最多4天,主要开支是要雇佣8名劳动力,每人每天200元,加上电费及其他开支,每亩地成本差不多20元钱,靠着他家麦田的其他村民农田需要浇地,在不用农户自己到地浇的情况下,他的收费只要40元,比其他地方还便宜一二十元,每次可以带动附近村民2000多亩浇上地,这样他可以在浇地上赚取3万元,基本上够他修复沟渠和自家浇地费用,平均每年浇三遍地,做到了浇地费用平衡。